每到夏天,菜市场就成了瓜类蔬菜的全国:脆生生的黄瓜、清甜的西葫芦、爽口的丝瓜,还有带着共同风味的苦瓜…… 很多人总觉得“苦味能去火”,所以吃到苦味的瓜也不会多想。可是,事实上,除了苦瓜以外,其他葫芦科的瓜类(如丝瓜、瓠瓜、黄瓜、冬瓜、甜瓜、西瓜等)一旦吃起来有显着苦味,就可能是“有毒”的,应立马中止食用。 瓠瓜也叫瓠子、葫芦、蒲瓜、扁蒲、夜开花,归于葫芦科葫芦属,原产于印度热带非洲,现在是我国首要瓜类蔬菜之一,别的还可做蔬菜嫁接的砧木。 瓠瓜的果实形状多样,呈长棒形、长筒形、短筒形、扁圆形或束腰形,嫩瓜果皮为淡绿色,果肉白色娇嫩。咱们首要是吃它的嫩瓜,而老练的瓠瓜不适合食用,一般用来做容器或饰品,比方盛水的葫芦瓢、做乐器、装酒的葫芦容器或玩具等。 瓠瓜含水量高,依据《我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瓠瓜的含水量高达 95.3%,跟口感水灵的黄瓜差不多。是浙江人夏秋季餐桌上的常客,清炒、做汤都清新可口。 水分这么高,天然热量就会低一些,瓠瓜的热量仅为 16 千卡/100 克,也是一款“瘦身友爱”蔬菜。 正常的瓠瓜嫩瓜口感清甜,但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做嫁接砧木用的瓠瓜味苦不能食用,或许在栽培过程中与此类基因型种类的花粉天然杂交,形成子孙基因变异,或是在生长过程中遭到反常气温、阳光、土壤等要素的影响,或是在结瓜过程中瓜藤被踩烂,都可能会导致瓠瓜发生葫芦素,滋味变苦。 葫芦素是一类高度氧化的葫芦烷型四环三萜类物质,有文献指出,导致瓠瓜发苦和有毒的首要成分是葫芦素 B 和葫芦素 D,二者具有较强毒性——葫芦素 D 的小鼠经口半数致死量低至 5 毫克每千克体重,毒性比砒霜还强。 瓠瓜中葫芦素的含量越高,吃起来越苦。更糟糕的是,这种毒素即便通过漂洗、加盐均不能去除,并且还耐高温,受热不易被损坏分化,日常炖、煮、蒸等惯例的家庭烹饪温度都无法将其损坏。 葫芦素中毒后潜伏期为 10 分钟~2 小时,一般症状为胃部不适、厌恶、吐逆、头昏、头痛,部分进食 3~4 小时后呈现腹痛腹泻,偶有四肢发麻、脉缓、浑身无力等症状。中毒严峻一点会有激烈的催吐和肠道刺激作用,损害消化道,也会导致急性肝损害。 ①烧制前必做:舔一口。切开瓠瓜后,先用舌尖舔一下瓜肉,若有苦味马上整根丢掉,并当即漱口,一口都别吃! ②厨具完全清洗。假如不小心切了苦瓠瓜,菜刀、砧板、锅具等有必要重复冲刷洁净,防止毒素残留。 ③这些瓜发苦也别碰。丝瓜、冬瓜、黄瓜等葫芦科蔬菜,若呈现不正常的苦味,也相同含有毒素。 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话: 告发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
联系人:雷先生
手机:13503750938
电话:0375-5533398
邮箱:huabangchuiju@163.com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南环路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