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米乐电竞官方网站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新闻中心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在章丘】②传承弘扬龙山文化章丘做了什么?

来源:米乐电竞    发布时间:2025-10-25 16:40:59

  10月20日,省政协召开月度协商会,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协商议政,章丘区政协以《传承弘扬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为题作交流发言,分管副省长作现场回应,展现了章丘政协履职尽责的责任担当。

  由此不禁让人想到,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有哪些价值?作为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章丘在传承弘扬龙山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对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章丘提出了哪些建议?带着这样一些问题,一起走进章丘,触摸龙山文化,聆听千年文脉的历史回响。

  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精神命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历史渊源奠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1928年春天,就读于齐鲁大学的学生吴金鼎考察位于章丘的汉代东平陵城。途经城子崖,发现了包含陶片的文化层,从此开启了发掘城子崖遗址的考古之路,迄今已逾97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坚持把弘扬龙山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摆在突出位置,以聚力打造“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龙山文化的挖掘与保护、研究与传播、活化与转化、共建与共享,在推动龙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坚持挖掘与保护同步,延续历史文脉。坚持规划先行。章丘拥有5项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至2016年,先后完成《城子崖遗址保护总体设计》《东平陵故城文物保护规划》《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等三部规划,为大遗址保护“定基调”,让龙山文化遗址成为“何以中国”的生动注脚。坚持全力保护。2014年至2023年,先后完成《城子崖遗址南区城垣抢救性保护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东平陵故城东城墙维修加固方案及施工图设计》等11个专项保护方案及施工图设计,为大遗址本体保护“绘蓝图”。在此基础上,开展大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项目施工,为大遗址保存状况“换新貌”。坚持科学管理。根据遗址性状、风险评估等因素,将遗址保护区域划分相应管理等级,建立专职巡防队伍,实行分级管控,加强“专职巡查+村社文保员巡查”制度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多维立体安防体系,构建“政府+社会”“专家+百姓”的群防群治遗址保护生态圈,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章丘区博物馆、城子崖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历史文物遗址口袋公园,城子崖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龙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批准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坚持研究与传播并举,加强服务供给。整合研究资源。统筹运用民间组织、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等资源,成立龙山文化研究会,打造具有章丘特色和学术影响力的龙山文化研究高地。与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委会等合作,破解研究深度不足,提高文化解释能力。加强文化阐释。与济南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德育实践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并以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为主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土化、历史化与实证化。深入研究龙山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互鉴史,通过考古成果展示、学术论坛等形式,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脉络,强化对中华文化共同根脉的认知。开展文化传播。以焦家遗址和龙山文化历史性地写入全国统编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新版教科书为契机,加深青少年对龙山文化的思想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邀请中国文联、人民日报专家学者走进龙山、探访龙山,《龙山寻根》等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等国家级文学期刊刊发。推出《国宝发现——溯源龙山》等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拍摄三集纪录片《城子崖》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播出。在电视剧《三泉溪暖》中融入龙山黑陶元素,展现黑陶传承人的匠心。开发“城子崖史前文化研学”项目,通过专家讲解、参与动手体验、模拟考古等活动,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龙山文化的魅力。结合“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把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地方优秀文化有机融入节庆活动中。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外国媒体新闻采访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其中《黄河文化的日出》—“大河奔腾黄河文化图片展”,在尼日利亚、韩国等线上展出,不断推动龙山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坚持活化与转化并重,彰显时代价值。打造文化品牌,实施龙山文化IP塑造工程,在全省区县率先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区域品牌,以龙山文化为龙头,以闯关东文化、铁匠文化、儒商文化“三大章丘特色文化”为支撑,以“敢闯敢创、善作善成”“千锤百炼、精益求精”“诚信明礼、互利共赢”为内涵,以听觉、视觉、行为识别“三大系统”助推落地,推出《中国龙山 泉韵章丘》城市形象宣传片,《幸福泉》《章丘造》《章丘情》《章丘美》等适合各人群传唱的系列原创城市主题歌曲,位列“2020中国城市品牌形象百优县市”榜单第七位,建立起了沟通历史与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体系。打造活化载体,打造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等重要地标,形成辐射城子崖遗址、焦家遗址、东平陵故城遗址、洛庄汉王陵、危山汉墓等文化元素的博物馆群。结合章丘农业优势,突出差异化定位,开发“龙山农耕文化生态园”“龙山生态农场”,提供有机食品体验。打造“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引入3D打印黑陶、数字化文物修复等企业,带动各民族群众就业。打造文化体验,依托龙山文化特色元素,设计“中华民族共同体”系列文创,融入石榴、同心圆等象征团结的符号。结合龙山黑陶等特色元素,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协作文化”,展现“各民族共同创造灿烂文化”的深刻内涵。创作融合考古发现、神话传说、民族交往故事的沉浸式演出,展现早期先民“休戚与共”的生存智慧,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中。

  ——坚持共建与共享双赢,推进文旅融合。在重大活动中融入龙山文化。以龙山文化“两创”为重点,全面参与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和“中国黄河”国家形象宣传推广活动,在济南打造“全国重要的黄河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中当先锋、做表率。借助济南市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新名片,热情参加年俗非遗、戏曲演出、旅游观光、儒学礼仪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龙山文化交流互鉴。在重点项目中展现龙山文化。牵手“百年山大”,在绣源河畔建设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打造文化教育主体功能区和文化创意创新产业园。强化文旅资源整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章丘成为传承弘扬龙山文化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以重大文旅项目为支撑,借助绣源河华侨城欢乐荟,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栏目,在展演中推出国宝总动员之《蛋壳陶寻亲记》,弘扬龙山文化,传承文化基因。借助明水古城项目,打造龙山黑陶制作体验馆,向广大游客展现龙山文化的魅力。聚焦古村落、湿地公园、田园综合体等特色资源,把龙山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旅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在发展产业中弘扬龙山文化。扶持打造龙山味道梦工厂,把龙山地域特有的黑陶、铁锅等文化元素与龙山小米、龙山水豆腐等农产品整合,打造涵盖文化收藏、传统新造、农副产品三大体系,拥有龙山黑陶、龙山贡米、龙山水豆腐等九大子品牌、300多个品类产品的“龙山味道”品牌矩阵,辐射“一带一路”,产品远销欧洲国家,让龙山文化在“龙山味道”品牌引领下,走出了博物馆,走向了全国,迈向了世界。发展龙山黑陶产业,加强龙山黑陶作品的产品研制、市场开发和宣传推介,打造以龙山黑陶为支撑的文化品牌,提升龙山黑陶的文化价值,实现龙山黑陶文化的高贵神秘与群众文化的民俗气息有机融合,以独具魅力的文明之光照亮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路。(本网记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联系人:雷先生

手机:13503750938

电话:0375-5533398

邮箱:huabangchuiju@163.com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南环路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