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米乐电竞官方网站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新闻中心

重庆石柱:“调色盘”里藏着的“致富密码”

来源:米乐电竞    发布时间:2025-09-07 22:38:01

  火红的辣椒、金色的黄连、碧绿的莼菜,盛夏时节,在巴山渝水的褶皱里,重庆市悄然执起一支神奇的调色笔,以土地为画布、以汗水为颜料,精心绘制出红、黄、绿三色主导的农业产业画卷。这不仅是色彩的盛宴,更是发展农业产业、促进乡村

  入秋以来,走进三星乡连片辣椒产业基地,村民们忙着采摘、装袋、背运、销售成熟的辣椒,红红火火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

  据了解,石柱县辣椒种植培养面积10.8万亩,年产鲜椒逾9万吨。不仅如此,在小天鹅、怡留香、金东东等公司的流水线上,鲜椒被转化为辣椒酱、火锅底料、辣椒素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8亿元大关。

  石柱建成了武陵山现代农业科技园,先后培育出抗性强、辣味浓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柱红”新品种20多个,辣椒亩均收入提升了20%。

  “以前种辣椒,就怕行情不好烂在地里。现在实行订单农业,企业直接上门收购,无后顾之忧。”三星乡石星村村民谭弟慎今年种植辣椒11亩,他采摘着红透的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订单农业与“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像一条坚韧的纽带,将分散的椒农与广阔的市场紧密相连,擦亮了“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百强县”“中国调味品原辅料(辣椒)种植基地县”金字招牌。

  走进枫木镇双塘村罗明兵精心打造的黄连种植基地,一株株黄连苗郁郁葱葱。“我家利用林下和熟地,种植黄连30余亩,每年采收6亩左右,去年收入了50多万元……”说到种植“苦黄连”带来的“甜收益”,这位老药农笑得合不拢嘴。

  作为“中国黄连之乡”,石柱黄连产量占全国60%以上,种植培养面积超过5万亩,年综合收入约15亿元。这株古老的药材,如今在石柱人手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石柱黄连”地理标志品牌日益闪亮,优质黄连价格远超普通产品。深加工领域,药企将黄连转化为中药饮片、提取物,甚至黄连牙膏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延伸。

  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智慧的显现,石柱创新推行“黄连+林木+小拱棚”立体种植模式,巧妙破解了传统黄连种植耗材高、易水土流失、土地撂荒等难题,将生态负累转化为双重收益。

  初夏时节,在枫木镇石鱼村占地200余亩的莼菜种植基地,莼农们娴熟地将一片片刚露出水面的莼芽采摘下来,扔进身旁的盆子中。

  石柱的“绿”,是高山冷水滋养出的被誉为“水中人参”的莼菜。全县莼菜种植户超过4000户,种植培养面积达1.4万亩,年综合产值达5亿元,总产量占全国70%以上,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已获得无公害产品和产地认定。

  “有机认证的莼菜,价格能翻一倍多。”石鱼村种植大户向可成深有感触,今年他种植的120亩莼菜总收入可达160万元。石柱莼菜不仅畅销国内,更自营出口日本。产业链上,鲜菜加工为保鲜莼菜、莼菜饮品,大幅度的提高了利润空间。

  这片“水中碧玉”还成为农旅融合的金钥匙。在位于冷水镇八龙村的中国(石柱)莼菜农业公园,游客既能体验采摘莼菜的乐趣,又能在农家乐品尝莼菜的美味,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绿色GDP”。“以前只卖莼菜,现在游客来吃来住,增收路子越来越宽了!”该村年过古稀经营“唐家小院”民宿的唐永发欣喜地说。

  从欣欣向荣的辣椒地,到连片集中的黄连地,再到生机盎然的莼菜田,石柱的“三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为乡村致富提供了深刻启示。

  产业根基,特色为王。紧扣资源禀赋,石柱将“土特产”文章做到极致,辣椒、黄连、莼菜无一不是地域标志性产物,具有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链条延伸,价值跃升。从田间到车间再到消费的人的餐桌,产业链条的纵深延展,明显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深加工是石柱“三色”产业突破价格天花板的关键引擎。

  科技赋能,绿色变现。无论是辣椒的良种选育、黄连的林药模式,还是莼菜的有机认证,科技与生态理念始终贯穿产业升级全过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清晰可见。

  融合共生,活力迸发。三产融合在石柱已成为生动实践,农业为基、加工业强筋、旅游业活血,形成互哺共生的有机系统,拓宽农民增收维度。

  石柱的“三色”产业交响曲,是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注脚。当红、黄、绿在石柱大地上交相辉映,它们不仅调和出乡村经济的斑斓图景,更以坚实的步伐证明:找准特色、深耕产业、融合创新,土地便能回报以丰饶的希望。这抹源自山野的三原色,已成为更多乡村点亮振兴路上的明灯。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联系人:雷先生

手机:13503750938

电话:0375-5533398

邮箱:huabangchuiju@163.com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南环路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