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美国参议院临时拨款法案投票未能通过,意味着联邦政府的“锁门”状态将继续拉长。
这不是第一次,也可能不是最后一次,但这一次的背景更复杂,特朗普政府重新上台不久,国内政治分裂依旧,对华政策火药味更浓。
财政部长也直言道,事态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和经济信心。与此同时,特朗普再次点名中国,声称要采取“报复性”措施。
美国政府一关门,受影响的可不止政府大楼的灯关了、几个景点停摆那么简单。这背后是一整套服务系统的停运。
很多联邦雇员被迫待在家里,没有工资,还有些被迫上班但不给钱。这些人不是大老板,而是靠薪水生活的普通职员,很多人还得靠信用卡周转。
更别提那些靠政府合同吃饭的中小企业。政府一不批款,项目立马停工,账上没进账,人员还得养着,压力一下子就大了。旅游业、服务业也跟着遭殃,本该热闹的秋季旅游因为联邦景点关闭而冷清,生意一落千丈。
还有一群人,这次特别难受,那就是美国的农民。尤其是种大豆的,这时候正是收成的季节,本来应该是粮仓满满、价格稳定的好时节。
但因为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货卖不出去。眼看着一年的辛苦没了着落,他们也开始向政府喊话,希望能赶紧解决问题。
但政府停摆期间,很多本来用于农业补贴、灾害救助的项目也都暂停,这就像是断了两条腿。农民们一边面临市场风险,一边得不到政策支持,算是彻底被夹在中间了。而这样一些问题,政客们在国会里吵来吵去,却迟迟没有解决办法。
面对国内一团乱麻,特朗普政府没有先去解自家燃眉之急,反而把炮口对准中国。他在网上发言称,中国不买美国大豆,是在搞“经济敌对”。紧接着,又放话要停掉从中国进口的“食用油”。
听起来像是要动真格的,但仔细一看,这所谓的“食用油”其实是餐馆回收的废油,用来炼生物柴油的工业原料,不是厨房炒菜用的油。
特朗普拿这种边角料当成外交武器,看着气势汹汹,实际上杀伤力有限。这招更像是政治姿态,而不是实质性举措。
中国出口这些回收油的确增长很快,但这类产品本身就有很强的替代性。中国能够最终靠加强国内回收体系来补上缺口,也可以从其他几个国家进口。
对中国来说,这根本不是“要命”的生意。反倒是美国这边如果真的中断进口,可能会影响本地的炼业。
特朗普嘴上说得硬,说美国自己也能生产这些原料。但现实是,废油回收在美国的系统并不成熟,成本也高,想短期内补上进口缺口不太可能。也就是说,这种“报复”更多是象征性的喊话,真要落地,伤的可能是自己。
这也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用这样的形式应对外交问题。他过去就喜欢用“贸易牌”来吸引眼球、施压对手,同时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这回也不例外,只不过这张牌打出去之后,能不能起作用、会不会反伤自己,还得看后续发展。
面对美国这一波操作,中国方面反应很平稳,没有情绪化回应,也没有被带节奏。中国商务部已经表态,一直愿意在互相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美方做沟通。但前提是处理问题得有诚意,不能光靠喊话和威胁。
从整体来看,中国早在之前的贸易摩擦中就慢慢的开始调整进口结构。比如大豆,现在的大多数来自已不再是美国,而是南美国家。国内也在加强油料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能力,慢慢地提高自给率。这些动作并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早就有战略安排。
至于废弃油脂,中国本身的城市回收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加上和其他几个国家的贸易渠道也较为稳定,这一类产品的供应并不会因为美国的单方面动作而受太大影响。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直讲求规则和稳定,不会轻易被外部的单边举措打乱节奏。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更倾向于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把国内经济搞稳、产业链搞牢。这是一种理性的应对方式,不是回避问题,而是有节奏地处理问题。
同时,中国也没有关闭沟通的大门,只是提出了明确的底线——合作可以谈,但得建立在平等和尊重之上。
美方如果真想处理问题,而不是只为政治目的制造矛盾,那还是可以坐下来谈的。但如果一边关政府,一边对外发难,那就只能说明,美国自身的问题才是这场博弈的真正根源。
美国政府的这场停摆,其实已经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美国政治体制内部的撕裂和失灵。
两党为了各自利益,常常把国家预算当成博弈筹码,导致政府运转时断时续。这样的制度弊病,不是换个总统就能解决的。
而特朗普选择通过对外施压来应对国内问题,也不是头一次了。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有点效果,比如稳住支持者、转移舆论注意。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甩锅”式的外交政策,反而会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政策稳定性和合作诚意产生怀疑。
对中国来说,这场风波既是挑战也是检验。如何在变局中保持稳定发展,如何在复杂局势下坚持自己的节奏,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对于全球经济来说,美国这种频繁“关门”、对外出击的操作,不仅让自己国家的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也会传导给其他几个国家。在全球高度互联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政治内耗,很容易变成全球市场的变量。
美国政府的这一次停摆,不只是预算没谈拢那么简单,它反映出的是体制的掣肘、政治的僵化和政策的短视。而特朗普将问题外推、对中国挥舞威胁大棒的做法,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收效甚微。
中国方面保持冷静,坚持有原则的沟通态度,不轻易还击、不盲目妥协。这种战略定力,既是对现实的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准备。
单边主义和对抗思维,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新的问题。真正能带来改变的,是基于规则的平等协商,是放下姿态的真诚对话。
这场风波终会过去,但它留下的问题和教训,不应该被忽视。中美之间的关系,不能靠威胁维系,更不能靠情绪推动。
要想走得远,还得靠理性、靠智慧、靠真正的合作。否则,无论谁在台上,风波只会一波接一波,输的永远不是政客,而是普通人。
临时拨款法案未获通过 美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三周 2025-10-15 13:37·环球网
联系人:雷先生
手机:13503750938
电话:0375-5533398
邮箱:huabangchuiju@163.com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南环路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