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四大趋势引领行业新增长
近日,红餐产业研究院与Juhui聚慧餐调联合发布《2025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产业概况、赛道亮点、消费者需求及企业应对策略四大维度,全面剖析火锅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已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在消费市场整体复苏的背景下,火锅行业凭借其强社交属性与场景适配性,展现出稳健的增长韧性。
从产业发展概况来看,2024年火锅市场的增长并非偶然。近年来,花了钱的人餐饮的需求慢慢地从“饱腹”转向“体验”,而火锅凭借“现煮现吃”的模式,既能满足多人聚餐的社交需求,也能适配单人食、双人餐等小众场景,场景灵活性成为推动市场规模扩大的主要的因素。同时,供应链体系的持续完善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撑——从上游的食材养殖、加工,到中游的冷链运输,再到下游的门店配送,全链条的标准化程度不断的提高,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让食材的新鲜度与安全性更有保障,间接推动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升。
在火锅赛道亮点方面,报告说明“求新、求鲜、追求性价比、重视体验”已成为四大核心趋势,深刻影响着行业的产品研制与经营模式。
“求新”趋势大多数表现在品类创新与口味融合上。过去,火锅市场以川渝麻辣火锅、北方铜锅涮肉等传统品类为主,而如今,慢慢的变多的细分品类开始涌现。例如,以番茄、菌汤、花胶鸡为代表的清汤锅底火锅,凭借健康、清淡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注重养生的消费者;融合了东南亚风味的冬阴功火锅、泰式椰香火锅,通过独特的香料与口感,满足了花了钱的人“新鲜感”的追求;此外,“火锅+”的跨界模式也逐渐兴起,部分品牌将火锅与烤肉、日料等品类结合,推出“一店多吃”的体验,进一步拓宽了消费群体。
“求鲜”则是消费的人对食材品质的核心诉求。报告通过调研发现,在选择火锅门店时,“食材新鲜度”已成为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超过了口味、价格等传统考量维度。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不少火锅企业开始从源头把控食材品质——有的品牌与上游农场建立直供合作,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直达;有的品牌在门店设置“明档厨房”,将食材的处理过程公开化,让消费者直观看到食材的新鲜状态;还有企业推出“现切现涮”的服务,如现切牛肉、现剥虾滑等,通过现场制作的方式,强化“新鲜”的消费感知。
“追求性价比”趋势则反映出当前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心态。尽管消费市场持续复苏,但消费者在餐饮支出上更注重“物有所值”,不再盲目追求高价。对此,火锅企业纷纷调整定价策略与产品组合:一方面,推出“小份菜”选项,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尝试更多种类的食材,减少浪费的同时降低单次消费成本;另一方面,优化套餐设计,例如推出“双人餐”“家庭餐”等组合,通过批量采购降低成本,进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此外,不少连锁品牌还通过会员体系、节日促销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折扣、满减等优惠,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
“重视体验”趋势则聚焦于消费场景的氛围感与服务细节。如今,消费者去火锅店消费,不仅是为了吃饭,更是为了享受社交与休闲的过程。因此,火锅企业开始在门店装修与服务模式上发力。在装修风格上,除了传统的中式风格,工业风、ins风、国潮风等个性化设计逐渐成为主流,不同风格的门店能够适配生日聚会、朋友小聚、情侣约会等不同场景,增强消费者的打卡意愿;在服务细节上,企业也更加注重“人性化”,例如部分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围裙、头绳、手机防水袋,有的门店还推出“帮煮服务”,由服务员根据食材的特性控制煮制时间,确保口感最佳,这些细节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用餐体验,也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
消费者洞察部分,报告对2025年火锅消费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消费者预期2025年火锅消费会“小幅提升”,消费频次与单次消费金额均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从消费群体来看,年轻消费者依然是火锅市场的主力——18-35岁的消费者占比超过70%,这一群体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愿意尝试新品牌、新品类,同时也更注重社交体验与个性化需求,是推动火锅品类创新的核心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化”需求在消费者群体中进一步凸显。除了对食材新鲜度的关注,花了钱的人锅底的健康属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低糖、低脂、无添加的锅底更受青睐;在食材选择上,蔬菜、菌菇、豆制品等健康食材的点单率明显上升,部分品牌还推出了“轻食火锅”套餐,搭配低脂蘸料与杂粮主食,精准匹配健身、减脂人群的需求。此外,消费者对餐饮卫生的关注度也持续提升,门店的环境卫生、餐具消毒情况等,已成为影响消费者复购的重要因素。
面对市场趋势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报告也为火锅企业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核心围绕“产品创新体系建设、私域与KOL运营、组织管理强化”三大方向展开。
在产品创新体系建设上,报告强调“系统化”与“持续性”。过去,不少火锅企业的产品创新停留在“跟风式”研发,看到某类产品受欢迎便迅速模仿,缺乏长期规划。而如今,头部企业已开始搭建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一方面,建立专门的研发团队,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分析消费者需求变化与竞品动态,确保创新方向与市场需求对齐;另一方面,打通“研发-测试-落地-反馈”的全流程,新品推出前会通过内部测试、消费者试吃等方式收集意见,落地后根据销售数据与用户反馈持续优化,形成“研发-迭代”的闭环,避免因盲目创新导致资源浪费。
在私域与KOL运营方面,数字化营销已成为火锅企业触达消费者的重要手段。随着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公域平台的获客成本不断上升,私域运营凭借“低成本、高粘性”的优势,成为企业沉淀用户的关键。不少火锅品牌通过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社群等私域渠道,为用户提供专属优惠、新品预告、会员福利等内容,增强用户的归属感与复购意愿;同时,通过分析私域用户的消费数据,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推荐”,进一步提升营销效率。
KOL合作则成为品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不同于过去单纯的“广告投放”,如今的KOL合作更注重“内容共鸣”与“场景植入”。企业会根据品牌定位,选择与目标受众匹配的KOL,例如面向年轻群体的品牌会与美食类短视频博主、生活方式博主合作,通过探店视频、美食测评等内容,将品牌的产品特色、门店环境自然地融入其中,既能避免硬广的生硬感,也能通过KOL的信任背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在组织管理强化方面,报告指出“标准化”与“人才培养”是核心。随着火锅企业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连锁品牌的扩张,标准化管理成为保障门店品质一致性的关键。从食材的采购、储存、加工,到锅底的调配、服务的流程,企业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并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全流程的监控与管理,确保不同门店、不同员工的操作都能符合标准,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品质波动。
同时,人才培养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火锅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研发、运营,还是服务、管理,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撑。因此,不少公司开始搭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内部培训、师徒制、外部合作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优化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晋升通道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归属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人才。
整体来看,2024年火锅行业在市场规模与发展质量上均实现了稳步提升,而2025年,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与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火锅企业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以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数字化运营提升效率,以标准化管理保障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增长,推动火锅产业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联系人:雷先生
手机:13503750938
电话:0375-5533398
邮箱:huabangchuiju@163.com
地址: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南环路889号